質量控制與管理表格流程
在質量管理中,質量控制點是指為了保證作業(yè)過程質量而確定的重點控制對象、關鍵部位或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
質量控制點,簡稱為控制點,又稱管理點。
它對生產現(xiàn)場質量管理中需要重點控制的質量特性進行控制,體現(xiàn)了生產現(xiàn)場質量管理的重點管理的原則,
只有抓住了生產線上質量控制的重點對象,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,才算抓住了質量的要害,然后通過“抓重點帶一般”,
保證整條生產線的產品質量穩(wěn)定和提高。因此,正確地確定質量控制點,是搞好生產現(xiàn)場質量管理的重要前提。
確定質量控制點要遵循下述原則,即凡屬下述情況的,均應列為控制點:
①對產品的性能、精度、安全性、壽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響的質量特性;
②工藝上有特殊要求,對下道過程或裝配有重大影響的質量特性;
③由于過程質量不穩(wěn)定,質量信息反饋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存在較多不合格品的質量特性。
根據上述原則,凡屬質量特性重要性分級中的關鍵質量特性(即 A 級)一般均應設定控制點,而對于重要質量特性(即 B 級),則視需要情況,
可將其中的一部分列為控制點。對于一般質量特性(即 C 級),除非經常出現(xiàn)不合格品,一般不必列為控制點。
有些質量特性對產品的性能、壽命、可靠性等沒有直接影響,但在工藝上對它有特殊要求,
例如工藝孔、工藝面的關鍵部位的半精加工等,對這些質量特性如不嚴格管理,就會影響后道過程的質量,故也應列為控制點。
設置控制點,一般應根據產品質量特性重要性分級資料和質量信息資料,并按照控制點設置原則加以設置。
控制點的設置,一般由技術部門負責,也可根據組織的具體情況,由技術部門會同質量管理部門,
并在匯總質量檢驗部門、車間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意見后,再予確定。
確定控制點的負責部門應在本組織過程質量控制的制度中明確規(guī)定。
確定控制點后,應編制過程質量控制點明細表,必要時還可繪制質量控制點流程圖。
有的組織還編制工藝流程及質量保證表、零部件質量檢驗項目匯總表。
編制后經有關部門和車間會簽,并經主管領導批準后,作為過程質量控制的基礎文件下達有關部門。
(一)質量管理標準表
(二)質量標準變動表
(三)產品質量管理表
(四)質量因素變動表
(五)質量控制工作流程表
(六)質量標準制定工作流程表
(七)質量記錄工作流程表
(八)QC小組資料登記表
(九)QC小組會議報告
(十)QC小組活動計劃表
(十一)QC小組活動記錄表
(十二)QC小組活動報告表
(十三)QC小組活動成果評審表
(十四)QC小組建立流程表
(十五)QC小組組織流程表
(十六)整理和整頓活動檢查表
(十七)整理和整頓效果檢查表
(十八)清掃和清潔活動檢查表
(十九)清掃和清潔效果檢查表
(二十)素養(yǎng)活動檢查表
(二十一)素養(yǎng)效果檢查表
質量管理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協(xié)調的活動。
質量管理涉及組織的各個方面,它要求圍繞產品質量形成的全過程,通過制定質量方針和實現(xiàn)質量目標,向市場提供符合顧客和其他相關方要求的產品。
因此,質量首先是一個滿足客戶需要和要求的問題。這意味著質量管理的焦點必須放在為客戶服務并使之滿意上。
質量管理的主要活動通常包括: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;進行質量策劃、質量控制、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。
在這些活動中,質量策劃、質量控制、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都是為制定質量方針和實現(xiàn)質量目標而進行的。
當質量方針、質量目標實現(xiàn)后應重新進行質量策劃、質量控制、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。